盒马鲜生深陷“标签门”,一路攻城略地的盒马怎么出事了?互联网
如果问中国新零售产业有什么典型企业,盒马鲜生无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,这家新零售巨头有互联网两极之一的阿里鼎力支持,有着马爸爸的亲赴助威,更有着号称无往而不利的互联网降维打击,似乎盒马所过之处,传统零售店全部败下阵来。于是乎中国各大一二线城市都出现了盒马的身影,大家都在讨论盒马将会怎样彻底颠覆中国的新零售市场,相比各种仅仅简单触网的所谓“新零售”企业来说,盒马似乎才是新零售真正的宠儿,然而正在这春风得意的时候,盒马生鲜却深陷“标签门”危机,一路成功的盒马究竟做错了什么?
一、深陷“标签门”危机的盒马
根据《人民日报》的报道,有市民11月15日在盒马鲜生大宁店挑选蔬菜,看见一旁的工作人员正在更换胡萝卜外包装的日期标签,经查看,被换下的胡萝卜标签日期为11月9日、11月10日、11月11日,被换上的标签日期为11月15日。之后其向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举报。执法人员当天赶到盒马鲜生大宁店现场检查,门店负责人承认,店员违规操作,更换了“崇明胡萝卜”产品标签。据查,涉事胡萝卜共180盒。截至11月14日,已累计销售107盒,库存剩余73盒。执法人员当即要求当事人下架封存门店所有自制标签的涉事产品,现场对涉事商品及封存情况进行了取证。
11月19日,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表示,已对盒马鲜生“标签门”事件立案调查,对盒马所有产品标签进行检查,并要求当事人对所有库存产品进行安全自查,对后续现场可能产生的投诉举报安排专人处理。
同样是11月19日,盒马最新回应称,外聘的临时工所为,操作流程有失误,是该员工自己打印的标签,目前这名涉事员工已被盒马鲜生大宁店开除。又是临时工背锅,这样的套路似乎有些似曾相识。
盒马鲜生作为阿里动物园的核心成员之一,是继天猫、菜鸟、蚂蚁之后的又一阿里主力干将,被称为阿里重构线下新零售业务的主力军,盒马上线以来提供了3公里范围内、30分钟的送货上门服务,这种集超市、餐饮店、菜市场、新零售体验店为一体的玩法,也被不少媒体称之为盒马模式,甚至有人认为盒马重构了菜市场的新规则。
然而,就是这样的新零售代表,盒马却出事了,特别出事地点还在去年7月14日马云和逍遥子重点光顾的上海,这实在是让人有些唏嘘不已。这也让大家起了一个疑惑,这就是高歌猛进的盒马鲜生到底做错了什么?
二、一路攻城略地的盒马做错什么?
作为新零售的代名词,盒马鲜生一直都是走着高举高打、大开大合的路线,不仅在舆论上始终走在高调路线的顶端,还是在业务发展中都是不断地追求高速路线,在去年7月14日马云视察的前一天,盒马就曾经开创过同一天3家店同时开业的盛举。
根据启信宝的数据显示,中国大陆的上海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盒马(香港)有限公司全资控股,于2015年6月2日成立下辖29家分支机构,短短三年的时间,盒马鲜生已经从无到有成为了一家注册资本6.49亿,十余个城市布局的零售巨头。根据公开市场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8月,盒马鲜生的盒马App门店列表显示,它在全国共已开出66家门店,其中上海20家,北京13家。除一线城市外,盒马也已经进入了苏州、杭州、成都、贵阳、西安、武汉、南京、福州、宁波等新一线和二线城市。
从这些亮眼的数据不得不说盒马在新零售领域的成功,但是一路攻城略地的盒马却在小小的标签上栽了跟头,那么盒马到底做错了什么?